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计划总结

无锡市红十字会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思路

时间:2022-07-29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今年以来,无锡市红十字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动员全市红十字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化改革、奋发有为,以“争第一、创唯一”的使命担当,奋力开创无锡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各项工作实现整体跃升,全年募集社会捐赠款物7619万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面对河南、山西暴雨洪涝灾害,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捐款,累计向救灾一线拨付价值3378.77万元款物,总额列全省红十字会系统首位。大力推进与“一带一路”国家红十字会务实合作,援助柬埔寨西哈努克省298.8万元,用于疫情防控和友谊学校建设。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大力实施“帮你回家”定位手环项目,该项目作为全市唯一项目入围国家发改委“运用智能技术服务老年人示范案例”评选。全年建成省级应急救护培训基地1个,建成省红十字示范校12所,列全省红十字会系统前列。2021年10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江苏省红十字会来锡调研评估红十字会财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一、突出政治首位,在高扬红色旗帜中培固思想根基。一是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聚焦中央及省市委部署要求,积极谋划具有无锡特色、红会特点的有效举措,扎实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集中党课辅导”“专题读书研讨”“缅怀革命英烈”等主题活动,不断以“课堂式”“行走式”“沁润式”教育激发学习内生动力,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始终把对党忠诚根植于心、见诸于行。坚持把开展“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与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建立完善基层党建联系点制度,认真倾听基层呼声、摸清“急难盼愁”,纵深推进8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见行见效见真情,畅通民生福祉“最后一厘米”。二是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立足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党员履职纪实、基层减负工作等有关规章制度,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定期召开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和反腐败工作形势分析会,切实压实“主体责任”、抓实“一岗双责”,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本职岗位作为锤炼党性、增强本领的“主战场”。紧盯接收社会捐赠资金使用管理、公示、监督等情况,在全市红十字会系统开展民生专项资金自查自纠工作,全力保障专项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三是推动巡察整改见行见效。成立巡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制定72条整改措施,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逐级签订《整改工作责任状》,坚持挂图作战、照单整改、逐个销号,建立完善每周一会办、半月一对帐、每月一总结的“三个一”工作机制,不断强化“反思—整改—实践—跃升”的正向循环。

  二、深化改革实践,在服务发展大局中展现担当有为。

  一是理顺管理体制机制。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及中央、省市委有关文件精神,围绕打造强基工程、构建特色品牌、完善运行机制等方面,市和市(县)区红十字会均相继出台“改革方案”和“三定方案”,从真正意义上理顺管理体制。二是打造“锡红公益”联盟。以推动无锡公益慈善事业跃上新高度、打造最美“善城”为目标,发起“锡红公益联盟”倡议,与冠名医疗、应急救援、新闻媒体、爱心企业、教育宣传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向首批11家成员单位授牌。山西洪涝灾害期间,市红十字会联合公益联盟成员单位海澜集团向受灾地区捐赠价值2038.61万元的应急救援物资。三是构建“一键救援”系统。以推动救护资源与公共安全需求有效链接为目标,高质量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和生命救护工程,牵头市大数据局和市卫生健康委,搭建“急救志愿者、公共场所急救设备、社会急救平台”“三位一体”的“一键救援”系统。围绕提升公共场所现场应急救护能力,开展“救在身边、校园守护”行动,新建10个学校生命健康体验馆(教室),为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配发安妮模型救护器材60套,并将应急救护培训知识纳入学校培训课程,锡东高级中学入选全国首批201所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单位。在全省红十字会系统率先出台《无锡市应急救护培训五年行动计划(2021—2015年)》《无锡市红十字社会急救志愿者保障制度》,建立完善1017名红十字社会急救志愿者和74台公共场所AED资料库并纳入统一管理;全年共培训师资154名、初级救护员11003人、普及培训85535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308%、157.19%和150.06%;推进景区救护站建设向4A级景区延伸,先后在宜兴竹海公园、阳羡湖和锡山区荡口古镇等3个4A级景区建成救护站并投入使用。四是推进“数字红会”建设。聚焦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搭建“智慧红会·一端三平台”数字框架并积极参加信息化建设评审,助推红十字会工作协同创新、迭代升级。丰富完善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综合服务体系,建立志愿者登记注册、服务记录、表彰激励信息化管理模块,无条件开放“三救”“三献”10个项目的42.9万条数据融入市级大数据中心,推进捐赠(捐献)、志愿服务等信息纳入个人信用积分档案,打造“整体智治”人道服务新格局。

  三、聚焦主责主业,在增进民生福祉中发挥助手作用。一是人道动员实力持续攀升。坚持社会化、开放式、整合资源的理念,组织全市红十字会系统入驻苏宁公益平台,精心策划14个人道项目参与“99公益日”活动,网络筹资总量93.62万元,市红十字会获江苏省红十字“99公益日”活动贡献奖。隆重举行“无锡市2021年度红十字人道万人捐启动仪式”,做优做实捐赠服务工作,设立网上荣誉墙和在线颁发电子捐赠证书,向爱心企事业单位发放感谢信并提供“五大服务承诺”,及时将捐赠信息纳入市公共信用服务平台,全年募集社会捐赠款物7619万元,列全省红十字会系统前列。常态化开展“博爱送万家”活动,实施精准救助7050.69万元,惠及困难群众14.1万余人,并为26名白血病患儿对上争取“小天使”救助基金92万元,位居全省前列。接收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爱心衣物6.4万件(条),及时援助我市贫困群体、来锡参与市政建设务工人员和云南地区困难群众。二是救灾备灾能力持续强化。与应急管理部门和无锡邮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制定完善《无锡市红十字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无锡市红十字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新增储备应急救灾救援物资价值21万余元。成立无锡市红十字赈济救援队,率先在全省红十字会系统开展应急救援综合演练,主动服务无锡马拉松等大型赛事和重大活动的应急保障。全力做好应对河南、山西暴雨洪涝灾害救助救援工作,累计向救灾一线拨付价值3378.77万元款物,援助在锡员工、在锡学生269人,市红十字会救援队被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联合表彰为“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组织红十字志愿者深入街道社区开展疫情联防联控,向我市卫健系统和学校等单位捐赠价值520万元防疫物资,为921名抗“疫”一线人员发放慰问金158.2万元。三是生命关爱工程持续优化。扎实开展捐献服务工作,牵头组织清明祭奠遗体(器官、角膜)捐献志愿者和网上“云祭扫”活动,开展2021年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联谊会暨“世界骨髓捐献者日”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全市造血干细胞捐献业务培训,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让爱相髓、生命至上”主题班会进校园,努力提升库容量和捐献成功率。全年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报名采样866人,成功实现捐献5人。新增遗体、器官捐献报名登记9546人,实现遗体捐献53例,实现器官捐献17例,捐献大器官53个、角膜34片,为众多器官衰竭患者带去新的希望。四是对外交流合作持续深入。积极发挥红十字会开展人道主义服务职能,全年对外援助新疆阿合奇、陕西延安、青海海东、云南等地累计款物229.78万元。推进与“一带一路”国家红十字会务实合作,会同江苏省红十字会联合援助柬埔寨西哈努克省298.8万元,用于疫情防控和墨德朗友好学校援建项目。

  四、坚持人民至上,在提升服务能力中塑造特色品牌。聚焦生命健康、突出载体特色、强化活动融合,做优做强富有无锡特色的红十字人道品牌项目。一是深化“博爱家园”内涵建设。新建17个“博爱家园”,充分发挥全市108个红十字“博爱家园”阵地服务功能,围绕群众需求精准开展救护培训、健康服务、助困帮扶、心理疏导、养老照护等活动,实现人道服务乡镇街道100%覆盖,开展2021年度“博爱家园”评估工作,评选市级优秀“博爱家园”30个,10个“博爱家园”被评为省“优秀博爱家园”。二是夯实“博爱送健康”活动阵地。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和冠名医疗机构在落实“健康无锡”要求,针对困难群众和重点人群,因地制宜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服务241场,参与医护志愿者2963人次,服务时长1674.5小时,受益基层群众达3.64万人,开展活动场次和受益群众人数均列全省红十字会系统前列。三是拓展“帮你回家”服务外延。牢固树立精益求精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断充实拓展定位手环受众,主动将“80岁以上独居老人”列入手环发放对象,从细节上贴合群众需求。建立手环使用管理和定期回访制度,回访率达100%。开展2021年定位手环发放仪式暨使用培训,全年免费为易走失特殊困难人员配发定位手环300个。

  五、挖掘独特优势,在广泛凝聚共识中携手推进发展。一是打造文化传播阵地。制定出台《无锡市红十字会信息和宣传工作管理办法》,围绕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急救日等重大时间节点,精心策划“关爱生命、救在身边”和“红十字博爱周”主题活动,拍摄“生命4分钟,期待您参与”公益宣传片,与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举办“博爱杯”红十字好新闻评选活动,与梁溪之声广播电台共同推出“红十字之声”专栏32期,在省级以上主要媒体刊发宣传信息1235条,获2021年度《中国红十字报》报刊宣传先进集体特等奖。二是展现志愿服务风貌。制定印发《市红十字会关于参与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召开全市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座谈会,培育具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人道项目16个,新增红十字志愿服务队8支、志愿服务基地7个,在“中国红十字志愿者”注册志愿者1813人。指导全市12所学校积极创建江苏省红十字示范学校,深入开展“博爱青春”暑期志愿服务活动,组织10所在锡高校申报11个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其中5个获省级立项。市红十字会获全省组织奖,江南大学“青春救助行、博爱护生命”项目被评为全省“十佳项目”。市红十字会被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表彰为2021年江苏省“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 。梁溪区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志愿服务队获评2021年度长三角优秀科技志愿服务组织。惠山区晴山蓝城社区作为全省唯一单位,被省红十字会推荐参加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评选。三是提升依法治会能力。精准定位党和政府人道领域“助手”身份,高标准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确保主要任务和重大项目与全市红十字工作无缝衔接。制定《无锡市红十字会关于推进完善红十字会管理体制的通知》,健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公开、监督检查等制度,率先在全省红十字会系统将红十字基层组织向园区和“两新”组织延伸拓展。召开市红十字会十届四次常务理事会、理事会和监事会会议,选举产生新任市红十字会会长、常务副会长及专职副会长。结合学习贯彻新颁布《江苏省红十字会条例》,举办2021年全市红十字系统专兼职干部培训班,推进依法治会、依法兴会,打造党政放心、社会信赖、群众满意的红十字会。

  2022年,市红十字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牢记嘱托、勇担使命,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切实履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奋力在服务保障民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弘扬时代主旋律上提升贡献度,为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共同富裕幸福美好城市、谱写“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崭新篇章贡献积极力量。

  一、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大力抓好《条例》的贯彻落实。一是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站位。坚持把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采取多种形式深入抓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以及省市委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分层次在全市红十字会系统掀起学习热潮。持续完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巩固拓展党建带群建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纵深推进“三个表率”模范机关建设。二是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以抓好《江苏省红十字会条例》的学习宣传贯彻为契机,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建立健全配套制度,逐级落实监督检查,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动全市红十字系统高效规范运作,为重大灾害救援、保护生命健康、促进社会和谐作出积极贡献。三是推进巡查整改持续深化。综合运用巡察整改成果,自觉把红十字工作放到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中来审视、谋划和推进,主动对标对表,查找工作短板和薄弱环节,切实履行新时代赋予红十字会的职责使命,以党建质量助推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坚持做强做优主责主业,切实发挥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一是增强健康服务能力。突出抓好应急救护培训项目品牌建设,联合市总工会、人社局等单位开展全市红十字应急救护技能竞赛,常态化开放救护培训基地,不断拓展线上线下融合培训,面向更广大的社会人群开展普及型公益培训,使之成为院前急救的“前沿哨所”,全年计划培训7万人,其中持证培训2万人。依托红十字示范校建设,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新建学校生命健康体验馆(教室)10个,更好发挥红十字工作育人作用。打造综合性的应急救护培训基地,推进红十字景区救护站建设向4A级景区延伸,有效织密守护群众生命健康的防护网。持续开展“博爱送健康”活动,全方位打造红十字“救在身边”工作品牌,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红十字人道服务。二是夯实备灾救灾水平。密切同应急管理部门联动,建强用好赈济、心理等省市级专业救援队伍,充分发挥功能性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常态化演练、增添必要设备,全力参与常态化疫情防控和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随时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三是提升人道服务质量。积极探索实践红十字会融入第三次分配的国家战略新途径,依托“99公益日”活动和苏宁公益平台,创新“队伍+项目+活动”的筹资模式,持续做深做细做优“人道万人捐”等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品牌项目推介,落实捐赠人“反馈、查询、捐赠、宣传、答谢”等五项服务,以完备服务反馈机制助推筹资救助工作良性发展,全市完成年社会募捐款物3000万元。精准实施“博爱送万家”“红十字爱心桥”“小天使”“天使阳光”等人道救助项目,着力拓宽爱心人士、公益组织与困难群体“点对点”沟通帮扶渠道。全年为300位患阿尔兹海默症等易走失人员免费发放定位手环,提供监护服务、预防走失发生,助力党委政府兜牢民生底线。四是优化“三献”服务工作。持续加大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和人体器官捐献宣传动员和服务力度,加强协调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开展遗体、器官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促进“三献”工作科学有序、规范高效、符合伦理。

  三、坚持组织阵地有效覆盖,聚力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一是拓展基层组织阵地。着眼巩固拓展组织体系,推动红十字会向乡镇、街道、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工业园区等领域延伸拓展、落地生根。规范做好红十字会会员的管理、培训、服务工作,完善表扬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工作的活跃度和饱满度,推动红十字会改革向纵深发展。二是深化博爱家园阵地建设。按照“规范管理、因地制宜、提质增量”的原则,积极探索实践红十字会参与社会服务式治理新途径,打造更接地气、更近群众的“博爱家园”,全方位开展健康服务、大病救助、扶贫帮困等关爱保护活动,全年新建“博爱家园”15个。三是建强志愿服务阵地。充分发挥红十字会保障和改善民生、参与城乡社区治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独特作用,结合“博爱青春”“博爱志愿行”“携手共创文明家园”“三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的有益做法,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培育具有较高社会影响力、群众认可度高的志愿服务项目,构建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有效动员社会力量的工作体系。四是筑牢舆论宣传阵地。紧扣“打造文化传播精品阵地”,积极争取党委宣传部门支持,主动将红十字宣传文化工作融入城乡社会服务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入挖掘、培育、宣传实践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以可信可学的榜样感染人、教育人,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慈善救助、扶贫济困、公益服务事业。

  四、坚持强基固本建好队伍,着力推动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一是持续优化管理体制机制。着眼依法完善治理结构,推进各市(县)、区红十字会依法依章程按期换届,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公开、监督检查制度和绩效考评机制,健全完善理事会决策、执委会执行、监事会监督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红十字会治理结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二是推进工作模式转型升级。积极探索创新符合改革发展趋势、具有本地特点的红十字工作模式,将“网上红十字会”建设融入党委、政府信息化建设工作整体布局,加快“智慧红会·一端三平台”综合业务管理系统推广应用,依托自媒体平台拓展服务入口,为会员、志愿者和广大群众参与红十字工作提供平台,实现捐赠款物、救护培训、捐献登记、会员管理、志愿者服务等“在线办理”。三是强化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围绕提升干部队伍综合能力,建全科学选人用人考评体系,按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结构合理原则,建立内部交流轮岗机制,分领域、分类别抓好干部履职能力培训,持续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和警示性教育,着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为推进我市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蓄能充电。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