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计划总结

无锡市红十字会2015年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安排

时间:2016-02-15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无锡市红十字会2015年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安排

2015年工作总结

  2015年,全市各级红十字会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以贯彻落实中央群团工作会议和中国红十字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精神为主线,以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为抓手,大力弘扬红十字精神,广泛传播红十字文化,服务帮助“三最”群体,努力当好党和政府人道工作领域的助手,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年内,无锡市红十字会被人社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命名为“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先进集体”,受到大会表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中国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徐科来锡调研时,充分肯定了我市红十字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一、贯彻落实中央群团工作会议和总会“十大”精神,不断提高人道服务能力和水平

  5月,中国红十字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7月,中央首次召开群团工作会议。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红十字事业和群团工作相继发表了重要讲话。市红十字会及时组织学习、宣传和贯彻。一是向市委专题报告,提出贯彻落实意见。二是召开全市红十字会系统工作会议,学习中央群团工作会议和总会“十大”精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上来。三是举办全市红十字会干部培训班,展望“十三五”愿景,阐述红十字运动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全市红十字会专兼职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四是采取有效措施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取得初步成效:配合市人大开展《红十字会法》贯彻情况执法调研,为红十字事业发展营造良好法制环境;认真办理“增加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红十字会开展人道救助工作”、“将应急救护技能培训纳入财政预算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内容”、“回收废旧衣物再利用”等三个政协委员提案;“红十字衣物捐赠”和“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进万家”公益项目分别列入2015年和2016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主动及时汇报工作、公开信息和财务收支情况,接受社监委和审计、财政等部门及全社会的监督。

  二、强化备灾救灾意识,不断提高救援综合能力

  加强应急救援队建设。我市红十字搜救应急救援队和心理应急救援队去年被列为省级救援队候选队,2015年我市进一步加强了两支救援队建设,完善了队伍管理制度,加大了对队员的培训力度。及时修订了《无锡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队伍管理和队员行为规范》、《救援现场队员手册》。搜救队每周组织队员至少集中训练一次,并进行封闭式训练和开展野外生存训练各2次,开展大型演练活动2次。举办两期红十字心理应急救援培训班,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授课,红十字心理应急救援队及心理援助志愿者服务队等80余人参加培训,进一步提升了队伍的整体水平。配合省红十字会在我市成功举办江苏省红十字赈济救援队首批队员集训及演练活动,我市选派红十字专职干部及应急救援队员共8人参加了培训,其中2名救援队骨干进行了交流。6月1日湖北沉船事件发生后,市红十字心理应急救援队2名队员接市应急办指令,第一时间赶赴湖北监利,对20余名遇难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受到好评。

  进一步拓展筹资募捐渠道。深入开展“红十字人道万人捐”活动。市红十字会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委市级机关工委开展以“汇聚人道力量 建设幸福无锡”为主题的2015年“红十字人道万人捐”活动,号召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和职工,红十字会会员与志愿者,广大市民群众和社会爱心人士为募捐活动助力。同时倡议更多爱心人士加入无锡市红十字会固定捐款人队伍,共同成为推动红十字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活动以“坚持自愿,倡导奉献”为原则,不搞摊派,不下指标,不在工资中代扣,旨在动员社会各界人士真诚地献出一份爱心,营造全民广泛参与、博爱文化引领、公益行善修身的社会氛围,共同创造温馨美丽的幸福家园。全市共募集善款1841万元,其中市本级1041万元,发展固定捐款人105人。探索开展线上募捐和线下募捐相结合的筹资新路。通过网络媒体、邮政报刊、地铁传媒等大众化媒体宣传平台拓宽募捐渠道并初显成效。通过网络在线捐赠系统接受网络定向募捐3.5万元,其中定向救助2.3万元,非定向救助1.2万元。线下继续和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保持沟通合作,促进爱心企业参与慈善事业行动,收到雅迪冠名基金200万元,其中30万元定向用于“无锡市红十字衣物捐赠人道救助项目”;接受百姓导购网现场募捐5.87万元、惠山寺定向募集资金3万元;接受向泰国四面佛爆炸事件中受灾的无锡家庭定向募捐款5.91万元;规范募捐箱管理工作,共计募捐12.3万元。

  积极援助尼泊尔和西藏地震灾区。4月25日尼泊尔境内和我国西藏地区发生地震,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较大损失。按照上级要求,市红十字会认真做好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工作,第一时间发出呼吁,公布24小时捐助热线,安排专人值班,全面接受社会捐款,按时上报捐款统计报表,公开捐款接收明细和使用去向。全市共收到地震捐款45025元,已全部汇缴至省红会,统一用于灾区应急和灾后重建工作。

  三、实施人道救助项目,不断深化救助效果

  根据《无锡市红十字会人道救助实施办法》,以项目化管理开展红十字博爱人道救助,不断深化救助效果。无锡市“红十字爱心桥”定向救助项目、宜兴市“红十字助老帮扶基地”项目、惠山区“惠爱·康心——青少年心理健康”项目被列入省级博爱系列项目。市本级共发放救助款535.68万元,受益1万多人。其中应急救助9.12万元;定向救助项目210.12万元;专项救助项目301.44万元,对外援助15万元。

  实施“衣物捐赠红十字人道救助项目”。认真组织实施2015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衣物捐赠红十字人道救助项目”,随时接收广大爱心市民捐赠的衣物,经消毒整烫后调剂救助困难群体。市红十字衣物捐赠中心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开发并投入运用捐赠衣物管理软件,在提高服务效率的同时,加强了对捐赠者和受捐者的信息管理。据统计,市红十字衣物捐赠中心全年共接收处理衣物50558件,受益困难群体28284人。为提高影响力,市红十字会先后在火车站广场开展为外来务工人员送冬衣活动,为建筑工地工人送冬衣活动,为残疾人家庭和贫困家庭送温暖活动。经统计,向本市低保低收入残疾人和外来务工人员发放衣物8597件。同时,加强与有衣物需求的贫困地区红十字会的联系,向安徽六安、云南丽江,新疆霍城等地运送衣物40747件,为手足同胞送去了温暖,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百姓的高度赞扬。年内,惠山区红十字会建立了衣物捐赠中心,堰桥街道和钱桥街道也分别建立了捐赠点,初步构建了全市衣物捐赠三级网络。

  实施“红十字爱心桥”定向人道救助项目。在与无锡日报继续合作的基础上,4月份起又与江南晚报合作开设了“红十字爱心桥专栏”。在两个报刊的专栏上同步、定期公布特殊困难对象信息,接收社会定向捐款,及时在网站更新接收和使用情况。全年共审核通过27名爱心桥救助对象,在无锡日报上刊登16期,在江南晚报上刊登15期,共收到社会捐款11.277万元,拨付救助款20.855万元,受益30人。“红十字爱心桥”为社会爱心人士和“三最”群体搭建了爱心平台,涌现了周耀麟、董甫泉、卢英杰、化名晚报读者等一批关注“红十字爱心桥”栏目的固定捐款人。

  实施红十字心理援助项目。认真实施红十字心理援助中心项目,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教工作。接听电话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免费心理疏导7350多人次;为43名困难家庭心理患者免费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进学校9场次,受益2000余人。成立无锡市红十字心理援助中心江南大学工作站,进一步延伸了“红十字心理援助中心”服务功能。“红十字心理援助中心”项目被市文明办评为2014年度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实施冠名基金定向救助项目。充分发挥“红十字博爱仁医基金”、“红十字博爱教育基金”、“光彩博爱基金”及“红十字博爱雅迪基金”等定向基金作用,深入开展定向助医、助学、助困活动。共发放救助款170.31万元,受益2500余人。

  实施艾滋病人关爱项目。“红丝带关爱中心”项目被列为2015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市红十字会与市五院共同制定计划并组织实施,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关心救助困难艾滋病患者。据统计,共深入社区、工地开展防艾宣传及志愿服务22场次,举办防艾专题健康讲座15场次,关心关怀困难艾滋病患者96人。

  实施红十字普仁复明项目。认真实施与市二院合作的“红十字普仁复明中心”项目,深入社区开展眼病防治知识宣教活动8次,资助5名困难眼疾患者实施复明手术,接受角膜无偿捐献16片。

  此外,还组织实施了中国红基会“小天使基金救助”项目,9人获得“小天使基金救助”项目资助,共计30万元;实施人体器官捐献救助项目,关心困难器官捐献者家庭,发放救助款45.67万元, 8户家庭受益;实施应急救助项目,开展应急人道救助,发放救助款9.12万元,17人受益。

  四、扎实开展应急救护培训,不断提高人群普及率

  大力开展应急救护百万培训。联合市应急办、市委市级机关工委、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等六部门下发《关于做好2015年公益性应急救护百万培训项目的通知》,深入开展救护培训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活动。全年共完成救护员培训7823人,完成省任务数的112%;普及培训62544人,完成省任务数的109.73%。市和惠山区红十字会共同组织实施中国红十字会“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教育项目”,推动公益性应急救护培训深入开展。在南长区职业学校、北塘区山明中学和新区设立应急救护培训基地,配发价值6万余元的救护器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举办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复训班,复训师资75人;选拔101人参加省应急救护师资培训班;8人参加省应急救护师资复训班复训,进一步充实了我市师资力量;选派1名师资参加省师资教学法大赛,荣获特等奖。

  深入开展公益有偿救护培训。加强与公安、交通等部门的联系,主动为驾校提供服务,采取上门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机动车驾驶学员进行救护培训。市本级完成机动车驾驶人救护培训共49748人。同时,主动适应社会各界培训业务需求,做好企事业单位救护培训工作,为152家企业培训救护骨干5585人。

  充分发挥红十字救护站项目效应。发挥“灵山景区红十字救护站”和“锡惠景区红十字救护站”作用,为游客提供健康咨询、院前紧急救护、免费测量血压等特色志愿服务等。据统计,全年共接待健康咨询3000余人次,紧急救援500多人次,开展志愿服务受益10000余人次,进一步提高了景区应对突发意外伤害事件处置能力。灵山景区红十字救护站”项目顺利通过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资助项目验收。充分发挥锡惠景区红十字救护站的地理位置优势,广泛宣传红十字知识和“三救三献”知识、传播红十字文化、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

  五、加强部门协作,促进捐献工作取得新进展

  加强与市血站合作,超额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任务。继续与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合作,在全市所有的爱心献血屋、流动献血车开展无偿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时报名、同时采血采样。加大对血站各采血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成功入库率,降低入库人员反悔率。全年采集血样入库1178人,提前超额完成了省红会下达的全年1000人份的任务。成功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1人,再动员成功85人,高分辨采血31人,捐献体检9人。诸海燕、孙艳等两名志愿者被评为“中华骨髓库五星级志愿者”。

  加强与卫生部门合作,遗体(器官)捐献工作有新进展。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的合作,深入推进器官捐献工作。召开人体器官捐献委员会办公室会议,研究出台了我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的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和规范工作流程,提升器官捐献工作效率。组织召开市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推进会暨捐献业务培训班。新增器官捐献报名登记志愿者36人,成功实现器官捐献8人,捐献大器官27个(其中2例心脏捐献在全省尚属首次),使25名器官衰竭者重获新生。与红十字急救中心和江南大学、无锡卫校遗体接受站合作,不断完善遗体捐献工作机制。全年新增遗体捐献报名登记志愿者67人,实现捐献15人。新增角膜捐献报名登记志愿者52人,实现捐献8人。

  六、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促进志愿服务、学校工作再上新台阶

  加强学校红十字会建设。联合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校管中心召开全市学校红十字工作会议,确定学校红十字工作重点,即以各级各类学校创建省级示范校为契机,推动学校红十字工作的全面发展;以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引导在校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学校红十字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以开展救护培训工作为依托,提高在校师生应急避险处理能力,加强与各部门的合作,形成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的合力。一是积极开展“博爱青春”暑期志愿服务活动。我市9所院校的10个活动项目申报了博爱青春暑期志愿服务活动,其中4个项目获得省级支持,6个项目获得市级支持。大学生冒着烈日,在各地开展以宣传无偿献血,普及急救知识,关怀社区孤寡老人,关注环卫工人等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江南大学开展的“桑榆所系、医护相依”志愿服务活动被评为江苏省十大“博爱青春”暑期志愿服务项目。二是红十字示范校评审顺利通过验收。在2015年第四批省级示范校评选中,我市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市五爱小学、市第一中学、市侨谊实验中学、市峰影小学、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市杨市中心小学、江阴市璜塘实验小学等八所学校被评为省级示范学校。三是人道法传播、艾滋病同伴教育等品牌活动持续开展。组织高校积极开展人道法同伴教育活动,参加中国红十字会探索人道法教学设计大赛和文化衫设计大赛均取得优异成绩。组织6所高校开展防艾工作青年同伴教育活动20场,宣传普及高校学生400人,活动采取寓教于乐的模式,在青年大学生中宣传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四是继续做好励志奖学金发放和开展助学活动。年内向100名成绩优秀并获得大专以上录取通知书的高三年级贫困毕业生提供每人3000元的励志奖学金。连续第10年组织红十字网络志愿者和爱心人士对宜兴地区贫困生实施一对一助学,共帮助397人次贫困学生,资助善款累计26万元。五是举办青少年夏令营活动。来自市属11所学校的90余名师生参加了以“携手人道、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红十字青少年夏令营活动。通过开展红十字运动知识讲座、卫生救护知识培训,帮助红十字青少年增长知识、增强技能;通过户外拓展训练,帮助青少年提高了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理顺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机制。一是及时调整工作布局。根据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为加强红十字服务平台和载体建设,市红十字会对市红十字志愿服务总队及时作出设置调整,将“无锡市红十字志愿服务总队”更名为“无锡市红十字物资捐赠中心”,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不变。保留市红十字志愿服务总队的组织名称,由组织联络处直接管理,使隶属的14支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协调统筹更加顺畅。市红十字筹资劝募队进一步规范了募捐箱的管理,对募捐箱进行了统一编号和登记。市红十字合唱团积极参加无锡市市花节开幕演出、地铁2号线开通活动,并深入社区慰问演出,深受市民欢迎。二是学习“炎黄”精神,推动红十字志愿服务。通过学习无锡好人张纪清的感人事迹,广大红十字志愿者以实际行动学习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德,红十字志愿者通过支援灾区、募集善款、急救演练、爱心义演、爱心献血等各种形式活跃在为民服务的各个战线,充分展现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和红十字志愿服务的强大力量。

  七、广泛开展宣传,促进红十字精神深入人心

  组织开展博爱周系列宣传活动。在世界红十字日前后,依托灵山景区红十字救护站开展宣传活动,弘扬红十字精神。组织红十字志愿者开展广场宣传活动,通过展板形式宣传红十字知识和“三救三献”知识、为群众演示心肺复苏等急救技术,活动既加强了与志愿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又扩大了红十字会影响力。组织红十字会中医医院专家在锡惠景区红十字救护站前广场开展免费义诊活动,受到了市民的普遍欢迎。

  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和急救宣传广场活动。在“防灾减灾日”和“世界急救日”期间,高频率多场次地开展了广场主题宣传活动。围绕“科学减灾 依法应对”这个主题,联合地震、消防、建设局等部门开展了系列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实现了红十字会系统上下联动。据统计,全市共举办大型广场宣传活动7场,开展专题讲座4次,组织应急逃生演练6场,开展应急救护培训3场,进一步提升了广大市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科学应对技能。“世界急救日”前后,组织市、区两级红会开展了以广场宣传、救护培训演练、健康知识讲座为主要形式的主题活动,进一步传播了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和理念,弘扬了红十字精神。

  加强媒体合作宣传红十字事业。主动联系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深入报道红十字工作,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我市心脏捐献第一人魏冬梅、热心公益事业的小伙叶雪的捐献事迹经主流媒体跟踪报道后,在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激发了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器官捐献志愿者的行列。《8周岁的她意外离世父母捐献女儿4项器官》在省红十字会组织的好新闻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清明前夕在青城公墓缅怀实现遗体(器官)捐献者活动、101医院白衣天使造血干细胞集中采样活动等经媒体宣传报道后,有效促进了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器官)捐献工作的社会知晓率和参与度。与地铁广告公司合作,在地铁1号线和2号线共开通6列红十字专列,设置红十字宣传看板228块,分别在地铁人民医院站和市民中心站设置创意陈列广告宣传,大力宣传捐献知识,弘扬志愿者奉献精神,引领社会新风尚。

  八、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主题教育活动,作风建设取得实效。市红十字会党组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强化问题导向,坚持从严要求,注重发挥党组成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扎实开展,深化作风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一是党组高度重视,迅速启动专题教育,落实了《践行三严三实,争当人道服务先锋》等系列专题党课。二是强化学习教育,开展了“把理想信念作为修身之本,筑牢‘三严三实’”、“加强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以“严以修身,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把牢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等为主题的专题学习研讨。三是查找突出问题,抓好整改落实。党组及成员针对查找的“不严不实”问题,建立了问题清单,对群众关心的捐赠款物接受和使用情况及时在网站上进行公告。四是弘扬实干精神,开展“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专题交流,在红十字会系统大力倡导“定了干、马上办、办到底”的作风,努力营造鼓励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回顾2015年工作,全市红十字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各级红十字组织建设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红十字会干部队伍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还不能与形势发展相适应;红十字筹资宣传能力有待加强,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亟待建立。

  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红十字会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紧密结合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特点,以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认真落实中国红十字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和中央群团工作会议提出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巩固成果,做实做精各项业务;提升水平,彰显无锡特色,创造工作品牌;着眼未来,顺应改革大局,完善体制机制,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做出新的贡献。

  一、认真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群团工作会议精神,把握红十字事业发展方向

  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深刻领会党委对群众团体的工作要求。红十字会作为从事人道工作的群团组织,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发展道路,保持和增强党的群团工作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等三大特点,顺应群团组织改革的大趋势,着力发挥红十字会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大力发挥自身作为党委和政府人道领域助手作用。红十字会在开展人道救助、反映群众诉求、兜住民生底线、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因此要重点帮助群众解决日常生活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以“定了干、马上办、办到底”的作风,抓好贯彻落实,确保中心工作稳定推进,确保红十字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红十字工作面临的大环境、大背景,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按照我市“十三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结合贯彻落实总会“十大”精神和《关于中国红十字事业2015-2019年发展规划纲要》,联系无锡实际,以完善红十字会的组织体系、业务体系、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红十字会应急救援能力、社会动员能力、科学管理能力和服务公众能力为目标,科学筹划我市红十字事业,并积极争取将红十字工作内容列入《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推动我市红十字事业与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各级红十字会要主动适应“十三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在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时要做到积极有为,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落实到各项红十字工作中,全面加强法制建设,依法建会、依法兴会。在前五年的基础上寻求新的机遇,进一步提升无锡红十字会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二、加强项目化管理,进一步做实做精红十字核心业务工作

  加强救援体系建设,促进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一是完善备灾救灾体制和仓库建设。修订《无锡市红十字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成立无锡市红十字会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工作内容明确人员分工和职责,指导基层红十字会开展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按照省红十字会灾害应急管理要求,逐步完善备灾物资储备,切实提高备灾救灾实力和应对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的能力。二是加强应急救援队建设。制定训练计划,强化专业训练,组织模拟演练,按照标准逐步配备救援装备,推动建立管理规范、装备优良、技术专业、行动迅速的红十字搜救、心理和医疗应急救援队伍。配合省红十字会做好省级救援队队员的训练和演练活动。三是加强公共场所红十字救护站建设。继续实施“灵山景区红十字救护站”和“锡惠景区红十字救护站”项目,进一步规范救护站日常管理。在总结现有两个红十字救护站成功运作经验的基础上,新建1-2个公共场所红十字救护站。

  认真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深入推进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一是以“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进万家项目”被列为2016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为契机,广泛开展公益性应急救护培训,向群众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推动生命健康知识和技能在学校、社区、家庭的广泛传播,力争惠及10000个以上家庭。在公交车及出租车爱心车队驾驶员中培训一批红十字救护员,为爱心车队及部分线路公交车配备急救包。二是继续做好省应急救护百万培训项目。深入开展救护培训“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活动,完成7000名救护员培训和57000万名群众普及性培训任务。定期组织骨干师资开展教研活动,选派优秀红十字专兼职干部参加省救护师资培训班。三是主动抓好特殊人群有偿救护培训。加强与相关部门特别是驾校的联系与协作,主动开展上门培训,努力提高培训率,力争完成5万人的目标任务;加强与企事业单位联系,努力形成稳定的合作培训关系,不断巩固和扩大企事业单位救护培训阵地。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将救护培训纳入执业教育内容,扩大培训领域。四是开展群众性演练检验培训成果。结合“世界急救日”、“防灾减灾日”等重大节日,以社区、学校为单位,以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为主题,组织学生和居民开展应急演练活动,检验救护培训成果。

  关爱群众生命健康,稳步推进捐献工作。一是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同步推进。继续加强与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合作,加强对爱心献血屋和采血车工作人员捐献知识培训和考核,促进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同步推进共同发展,完成造血干细胞采样入库1000人份的目标;做好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再动员和体检服务等工作,有效降低志愿者反悔率和流失率,切实提高再动员成功率;加强对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跟踪服务,组织开展一次以上捐献志愿者联谊活动。二是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有序推进。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合作,规范开展人体器官捐献的宣传、报名登记、捐献见证、人道救助、缅怀纪念等工作。召开全市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推进会,举办一期器官捐献业务培训班,促进信息员队伍建设。三是遗体、角膜捐献工作稳步开展。做好报名捐献志愿者登记服务和捐献者家属的服务保障工作;进一步规范遗体和角膜接收站建设;开展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祭奠缅怀活动,弘扬社会新风。四是防艾宣传扩大教育覆盖面。充分发挥“红丝带关爱中心”作用,推进预防艾滋病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工地,坚持经常性宣传与重点时期宣传相结合、大众宣传与重点人群宣传相结合,广泛开展防艾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防艾知识,增强群众自我防护能力。重点抓好高校青年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为高校培育青年同伴教育主持人,并发挥其作用。关爱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努力消除社会歧视。

  加强项目化规范管理,提高人道公益项目管理能力。一是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根据《无锡市红十字会人道公益项目管理办法》,规范全市红十字人道公益项目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各级红十字会的人道公益项目管理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慈善公益资源设立并开展实施符合人道宗旨的救灾、救护、救助、红十字青少年、志愿服务和红十字精神传播活动等各类项目。二是进一步落实重点项目。重点做好应急救援、专项救助和定向救助项目,积极推进博爱助医、助困、助学、助老等人道救助活动,进一步做实做细“红十字衣物捐赠”、“红十字爱心桥”、“红十字心理援助”、“红丝带关爱中心”、“红十字普仁复明中心”、“红十字博爱送万家”、“公共场所红十字救护站”等具有无锡特色的品牌项目,充分发挥品牌效应,以项目化规范管理带动项目筹资,拓宽筹资渠道,充实红十字救助实力,提高救助效益。三是努力促进项目化管理取得实效。开展困难群体需求调研,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围绕项目调研、立项、实施、评估等环节,规范项目管理工作程序,对项目执行中所涉及的人、财、物以及信息、绩效、风险等进行有效控制。

  三、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升红十字会形象。

  深入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活动。始终贯彻从严从实的要求,认真查找并研究解决问题,确保整改成效让群众、上下级和同事满意。在正风肃纪上一以贯之,决不搞法不责众。认真落实“四个全面”要求,积极促进红十字会争当人道服务先锋。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成立市红十字会物资招标采购小组和项目管理协调小组。

  全面加强组织机构建设。一是根据市级机关机构调整和领导工作岗位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常务理事会和理事会成员组成;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社会监督委员会,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加强基层红十字会建设,按照城区区划调整和宜兴市机构改革的部署安排,主动作为,积极协调和指导做好我市城区和宜兴市红十字会组织的建立、调整等工作。三是加强红十字服务平台建设。要努力提升服务意识,进一步完善市红十字服务中心、市红十字衣物捐赠中心、市红十字心理援助中心、市红十字志愿者活动基地和市红十字会中医医院等红十字会服务社会和百姓的平台和载体,严格内部管理,公开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第一时间把红十字的温暖送到困难家庭,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三最”群体的心坎上。四是以提高各级红十字会动员能力、管理服务能力、筹资能力为目标,组织举办全市红十字系统专兼职干部培训班,提高广大红十字工作专兼职干部的业务工作能力和专业工作水平。

  全面提高筹资能力。一是继续深入开展红十字人道万人捐品牌活动,壮大备灾救助实力,力争全市筹集募捐资金1800万元,其中市本级800万元以上。同时,广泛争取社会资源,积极联系有关部门和企业,扩大冠名基金规模。以项目为载体,开展定向捐赠,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源支持红十字公益事业。二是加强和完善红十字募捐箱设置与管理,增强公民自愿捐赠意识。三是建立微信公众号,利用网络平台,探索线上筹资新渠道。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公开;以信息化为平台,充分利用慈善资源,提高服务水平。二要建立红十字诚信体系,力争将捐赠、志愿服务等人道服务情况纳入公民诚信档案,激励全社会积极参与红十字事业。三要全面运用全省红十字会信息系统,并加快推进以捐赠信息平台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构建捐赠信息即时公示系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准确、快速的信息发布,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

  全面提高社会动员能力。一是活跃学校红十字工作。指导高校开展博爱青春活动、人道法传播、艾滋病同伴教育工作,促进在校大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红十字运动的认识。继续举办红十字青少年夏令营,推动红十字事业在学校青少年中形成广泛影响。为不畏家庭困难、刻苦学习、励志图强,成绩优秀的准大学生提供帮助。二是进一步充实志工委,改进和提高志愿服务工作,加强志愿服务阵地建设,做好志愿者和会员的登记、管理、活动开展等工作。三是加强冠名(团体)医疗机构管理,做好评估签约工作。

  全面加强社会宣传。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自身宣传阵地建设,大力宣传“红十字会法”和红十字会的性质、宗旨,大力宣传红十字博爱文化,宣传红十字会在人道救援领域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公众了解红十字会、理解红十字会、支持红十字会,着力提升红十字会社会公信力和新形象。倡导全社会弘扬红十字精神,营造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的社会风尚,培养公众的社会责任感和慈善意识,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红十字组织的积极作用。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