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红十字事业 >> 心理援助

心理援助

时间:2014-10-09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专家介绍 

   

  

   一、红十字心理援助中心简介

  无锡市红十字心理援助中心(简称“心理援助中心”)是由市红十字会、市卫生局、市医管中心批准成立,由市精神卫生中心承办的公益性心理援助机构。作为开展“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红十字人道救助项目的平台,中心本着“人道、博爱、奉献” 红十字精神,依托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专业团队和技术优势,积极开展心理健康促进活动,着力提升全市人民心理健康素质和水平。具体开展以下工作:

  1.建立24小时红十字心理援助热线:开通专用号码88000999,提供24小时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服务。白天由2名专职医务人员、夜间由取得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志愿者值守。主要负责接听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并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目标:减轻来电者的焦虑;帮助来电者重获控制感;帮助来电者采取行动解决问题;帮助来电者恢复到危机前的状态。

  2.开设针对特殊人群的红十字心理危机干预门诊:聘请精神科和心理科专家为困难群众提供免费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服务;对灾难、危机事件的受害人进行现场及现场外的干预;必要时开设心理创伤治疗特色专科门诊,如干预自杀门诊,由来自医院的心理医生出诊,主要针对躯体疾病、心理或精神障碍引起的自杀想法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凡是符合红十字心理干预门诊免费心理咨询条件的市民,可以携带相关证明材料到市勤学路28号红十字心理援助中心办公室提出申请。具体程序是: (1)填写《无锡市红十字心理危机干预门诊咨询免费申请表》;(2)红十字心理援助中心审核盖章;(3)凭《无锡市红十字心理危机干预门诊咨询免费申请表》免费挂号、诊疗。每人每次免费55元,当年不超过6次。

  3.组建红十字心理应急救援队:由市精卫中心专业医务人员组成一支快速反应的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平时负责解答心理援助热线中的疑难问题,对重点人员进行重点帮扶;在突发事件和灾害发生时,迅速赶赴现场开展心理应急救援,支持事故和灾难亲历者的心理重建。

  4.组建红十字心理援助志愿服务队:招募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志愿者和心理卫生专家组成志愿服务队,成为红十字心理危机干预“大使”,在市民遇到因婚姻、恋爱、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无法排解而作出不良行为或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或灾害事件影响市民心理健康时,为相关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疏导。平时,参加志愿服务,负责夜间接听心理援助热线电话。

  5.举办红十字心理健康学校:开展以灾难、危机事件及自杀预防为主的公众教育,深入学校、机关、企业、社区等重点领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和心理健康辅导;开展心理危机的监测和研究,提供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的服务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危机应急处置;承担心理咨询师和学校健康安全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开展与自杀相关的多种培训课程,协同政府积极做好易发人群的自杀预防工作。

  二、心理健康科普知识宣传

  1. 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并且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

  2.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

  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3. 心理健康的制约因素

  ①.先天遗传的好坏

  ②.外界刺激的优劣

  ③.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

  ④.心理保健服务的有无

  4. 心理健康的维护途径

  ①.注意优婚优生,避免先天缺陷;

  ②.优化现实环境,减少不良刺激;

  ③.加强心理修养,提高心理素质;

  ④.接受心理教育,学会心理调适;

  ⑤.主动向人求助,及时缓解心病。

  5. 心理障碍的定义

  心理障碍是指因为个人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状态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发展的超前、停滞、延迟、退缩或偏离。

  6. 心理障碍的特点

  ①.不协调性

  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不相称或反应方式与常人不同。如:成人表现出幼稚状态(停滞、延迟、退缩);儿童出现成人行为(不均衡的超前发展);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异常(偏离)等等。  

  ②.针对性

  处于此类状态的人往往对障碍对象(如敏感的事、物及环境等)有强烈的心理反应(包括思维及动作行为等),而对非障碍对象可能表现很正常。

  ③.损害较大

  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较大。它可能使当事人不能按常人的标准完成其某项(或某几项)社会功能。如:社交焦虑者(又名社交恐惧)不能完成社交活动,锐器恐怖者不敢使用刀、剪,性心理障碍者难以与异性正常交往。

  ④.需求助于心理医生

  此状态者大部分不能通过自我调整和非专业人员的帮助而解决根本问题。心理医生的指导是必须的。

  7. 心理疾病的定义

    心理疾病是由于个人及外界因素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思维、情感、动作行为、意志)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

  8. 心理疾病的特点

  ①.强烈的心理反应

  可出现思维判断上的失误,思维敏捷性的下降,记忆力下降,头脑粘滞感、空白感,强烈自卑感及痛苦感,缺乏精力、情绪低落或忧郁,紧张焦虑,行为失常(如重复动作,动作减少,退缩行为等),意志减退等等。

  ②.明显的躯体不适感

  由于中枢控制系统功能失调可引起所控制人体各个系统功能失调:如影响消化系统则可出现食欲不振、腹部胀满、便秘或腹泻(或便秘一腹泻交替)等症状;影响心血管系统则可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等症状;影响到内分泌系统可出现女性月经周期改变、男性性功能障碍„„等等。

  ③.损害大

  此状态之患者不能或只能勉强完成其社会功能,缺乏轻松、愉快的体验,痛苦感极为强烈,“哪里都不舒服”、“活着不如死了好”是他们真实的内心体验。

  ④.需心理医生的治疗

  此状态之患者一般不能通过自身调整和非心理科专业医生的治疗而康复。心理医生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一般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手段。在治疗早期通过情绪调节药物快速调整情绪,中后期结合心理治疗解除心理障碍并通过心理训练达到社会功能的恢复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9. 心理危机的定义

  心理危机是指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也可以指精神面临崩溃或精神失常,还可以指发生心理障碍。

  10. 心理危机的应对

  ①. 能不能克服心理危机,取决于个人的自信心

  ②. 在个人无法应对的时候,要积极地寻求帮助

  ③. 危机干预可以帮助人们进行“人格塑造”,恢复自信,从而利用个人的能源——智力、智慧和信心,来改造心理缺陷,发挥自己的潜能。当一个人心理失衡时,如果有一些专门的机构和专业人员来干预一下,倾听他们的诉说,及时地帮助他们拂去阴影,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